
尼巴,汉语为“阳坡”。该村坐北朝南,背靠神山,前临车巴河。建筑风格“外不见木,内不见土”。

尼巴村口,开车由此驶入村子。

大年三十本人在此藏民家过节。屋内不见砖土,纯木装饰。一家人吃年饭。红衣女孩叫仁青措,右下是他父亲。黄衣男孩叫仁青卡,中央民族大学研二学生。有想法,健谈,总想拉着本人探讨大话题。

该户最年长的女人,仁青措的奶奶,她不上桌吃饭。法轮不离手。

本人住宿的房间。主人特地抱来几块木头让我们烧火取暖,平时他们烧牛粪。木头很快烧尽,屋里奇冷,仍难眠。此时户外温度零下20度,户内结冰。那个走烟筒的天窗是露天的,没玻璃,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。

大年初一,天刚亮,村里举行最隆重的祈福仪式——煨桑。煨桑即将松枝等在煨桑炉浇酥油点燃,祭祀诸神。全村男女老幼参与观看此仪式。

燃松枝、撒风马、放鞭炮。

撒风马。风马为印满经文的纸片。

尼巴村的女人。

仁青措,当年15岁。大年三十晚即住她家。我的一位朋友从她8岁开始资助她上学,今年她已从兰州舞蹈学院毕业,就业于县歌舞团。初一早依然零下20度,她的睫毛可见冰霜。

尼巴村的女人。均着华服。

燃烧松枝后,村民站房上分撒礼品散福。有饮料、水果及一元面值人民币。众人争抢。

散福。

翘首争抢“福气”的村民

贡巴寺,距尼巴村六公里。因寒冷,初一晚我住在该寺喇嘛禅房,有电褥子及火炉。初二早,喇嘛师傅问我睡得如何,我答“五星级酒店水平”。

初二在村民家串门儿。此为仁青卡家(中央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研二学生)。这三位师傅均为该村人。右为格桑若巴师傅,能汉语,郎木寺堪布。他在全国拍摄郎木寺的摄影爱好者中名头颇响,几乎都认识他。中间的师傅叫华藏,不仅能汉语,还开了一辆帕萨特回家过年。我问他有驾照吗,他答,要那个干嘛。他车开得很快,带着我的车跑。华藏师傅家有书架、CD音响,满有格调。当晚住华藏家,很暖和。

仁青卡家的华美装饰及大块牦牛肉。藏民在意穿着及住房,一所房子须连续盖几年。

初三早,村后的神山有插箭活动,但须从3000米爬到3700米,因我在郎木寺镇拍摄过插箭,实在没有勇气爬这700米。插箭后,村子里出嫁未满一年的新媳妇回娘家。此为,娘家分撒礼品散福。


站在自家房上观看“抢福”的女人。

观看“抢福”的女人。左边三位年轻姑娘系在读大学生,气象明显与右边两位不同。

小姑娘。

初三午饭后,村子里有赛马会。

村子里的玛尼房。一早村民即来转经。

五体投地。

我在玛尼房里拍摄。

玛尼房里。系满了牦牛绳。老年妇女拽绳子而带动经筒,也是一种转经。

玛尼房的村民。这个柱子或能看出其历史颇悠久。

村子里的另一座玛尼房。

村中空地有篮球场。有裁判吹哨开球。